孩子的聽力SOS!揭開嬰幼兒聽損原因與高風險警訊!

2024-12-09 | 聽力小百科

孩子的聽力是語言學習與社交發展的關鍵基石。然而,有些家長可能發現,孩子對聲音缺乏反應或語言發展遲緩,這可能與聽力損失有關。 ​​​​

嬰幼兒聽力損失:不可忽視的成長挑戰! 
嬰幼兒聽力損失是指孩子在出生或成長過程中出現的聽力障礙。聽力問題若未及早發現,可能對孩子的學習能力、溝通技巧及社交適應產生無法挽回的影響。因此,早期介入對於孩子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。  


◉ 造成聽損的常見原因  

先天性因素
  • 遺傳基因異常  
  • 母親懷孕期間的病毒感染
  • 分娩過程中的缺氧  

後天性因素

  • 中耳炎、腦膜炎等感染  
  • 耳毒性藥物副作用  
  • 耳部外傷  

這些因素可能導致嬰幼兒聽力損失。了解可能發生的原因,有助於家長在發現異常時迅速採取行動,為孩子的健康與發展爭取最佳機會。



新生兒聽力損失:早期診斷的重要性  

依據國民健康署統計,台灣新生兒先天性聽損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三至四。早期診斷與干預是提升語言與溝通能力的關鍵。  


◉ 
高危險因子檢視清單* 
 

  • 家族中是否有聽損病史?  
  • 孕期前三個月內是否曾感染病毒?  
  • 出生體重是否低於1500公克?  
  • 是否有黃疸病史或出生缺氧的情況?  



守護聽力:篩檢與輔助措施  

依循1316聽力篩檢原則,家長應留意以下重要時間點:  

  • 1個月內完成篩檢
  • 3個月內確診檢查 
  • 確診後1個月內佩戴聽力輔具  
  • 6個月內接受聽語療育

若確診聽損,專業團隊可依據需求提供聽力輔具,並制定語言復健計畫,幫助孩子正常學習與社交。



持續觀察,早期干預!
即使新生兒聽力篩檢結果正常,仍需密切觀察孩子的聽覺反應與語言發展。如發現異常,應立即諮詢專業醫師,確保聽力健康不被忽視。

孩子的聽力健康對其學習與社交有深遠影響,家長的早期關注與行動,是守護孩子美好未來的第一步!
《延伸閱讀》新生兒聽力篩檢正常,長大後卻出現聽力損失?



使用者分享聽損兒選配:媽媽,我的耳朵壞掉了嗎? 


參考資料
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,婦幼健康組:「嬰幼兒聽力缺損之危險因子」


LINE客服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