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者:睿聲助聽器蘆洲門市 

助聽器提供聽力補償

深入了解「聽力補償」與「語言理解」的差別。

助聽器≠恢復正常聽力

許多長輩在剛配戴助聽器後會反映:「聲音有比較大聲了,但還是聽不清楚別人在說什麼!」這讓家屬困惑,也讓使用者產生懷疑:「是不是助聽器沒有效?」

大腦處理聽覺與語言

事實上,這種狀況非常常見。因為助聽器只是將聲音放大,但理解語言的能力,則需要靠大腦處理。換句話說,聽得見不代表聽得懂。

為何會出現「聽見但不理解」的現象?

大多數年長者的聽損是緩慢進行的感音神經性聽力退化。當長期聽不到特定頻率的聲音,大腦接收到的語音資訊就會變得不完整。

大腦的語音辨識率下降

久而久之,大腦「辨識語音」的能力也會逐漸退化,形成所謂的語音辨識率下降。即使後來透過助聽器補回聲音,但大腦可能已「遺忘」這些聲音的意義。

提升言語理解能力,不能只靠助聽器!

助聽器的功能是補償聲音,但語言的理解能力需要透過持續的刺激與訓練,幫助大腦重新理解這些聲音。

因此,建議所有助聽器使用者,特別是配戴助聽器前已有較長時間聽損的長輩,配戴後應搭配言語復健訓練,才能真正提升溝通能力與生活品質。

語音訓練小技巧

語音訓練小技巧:每天都能做到!

以下是幾個簡單又有效的訓練方式,適合在家戴著助聽器進行:

◉ 日常對話練習
與家人進行簡單問答,例如:「今天吃什麼?」「現在是幾點?」訓練聽與說的反應力。

每日朗讀練習

◉ 每日朗讀15~20分鐘
選擇報紙、故事書,大聲朗讀出來,並試著簡單複述內容,加強語音與語意連結。

◉ 看字幕電視、同步聆聽
讓大腦同時接收視覺與聽覺訊息,有助於補足語音辨識的落差。

鼓勵長輩參與社交活動

◉ 對話時減少干擾
關掉電視或其他雜音來源,面對面說話,並放慢語速、清楚表達。

◉ 鼓勵參與社交活動
多與親友互動,維持語言與情緒的連結,避免因溝通障礙而產生退縮感。

聽懂比聽見更重要!

成功的助聽器使用者,不只是「聽到聲音」,更能「理解語言、參與生活」。這需要使用者的努力,也需要家屬的陪伴與耐心。

若您或家人正經歷配戴助聽器後仍無法順利溝通的困擾,請記得:助聽器只是開始,語言訓練才是關鍵!

諮詢專業聽力師

建議諮詢:
•      聽力師或耳鼻喉科醫師
•      專業語言治療師
•      配合聽覺復健門診或相關資源

早期介入、持續訓練、家人支持,才能讓聽力輔具發揮最大的效益,真正改善生活品質。

如您有更多語音訓練或助聽器使用上的疑問,歡迎洽詢我們的專業聽力照護團隊!

❱❱ 睿聲助聽器 好評推薦!多品牌選擇、價格親民、到府服務